环境艺术设计师新职业沙龙
建设部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副秘书长、环境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贺和平、环境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研究所所长陆志成教授、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杨亚彪、原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现中国劳动促进会副会长、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宇教授、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工商联环境艺术商会会长关利、乐成集团乐成教育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静静参加。
与会专家对国外环境艺术的行业发展、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任务,我国环境艺术行业发展状况,城市建设、房地产综合开发、人居环境与环境艺术的关系,高等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设置、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现状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杨亚彪秘书长简要介绍了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的背景、机构和发展情况,与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管处汇报、交流,以及参加新职业设立专家论证会的情况。刚卸任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续任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的陈宇教授认为,环境艺术师的职业名称定位更能反映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他表示,将以学术委员会主任身份,与劳动部主管部门和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管部门进一步交流、探讨,促进该新职业的尽快设立。陈教授认为,新职业设立应为行业发展服务。行业协会代表行业发展的需求,作为新职业设立主管部门应认真听取行业协会的意见,并创造更多机会相互交流、深入探讨。
陆志成教授对环境艺术师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从六个主要方面作了综合分析。环境艺术师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和房地产综合开发建设中,有关环境建设的文化艺术导演、指挥。导演的缺位,直接导致城市建设和居住区建设的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城乡建设杂乱无章,建设性破坏不断出现。
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关利谈到,环境建设没有文化,就没有生命力。由于没有环境艺术师职业名称和科学的职业定义,许多从事环境艺术的专业人员得不到社会的足够重视,环境艺术成为一种粉饰和补丁。
杨亚彪秘书长说,在一定层面上而言,有知识,并不代表有文化。知识是一种专业技能,文化更加深邃、更为广泛。环境建设强调文化艺术,主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居住区建设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艺术研究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制造的研究设计院和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成长。它们正在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推进新城镇建设,打造城市新名片,建设诗意地栖居的居住区努力地工作着。环境艺术生活化,环境生活艺术化,已经成为环境艺术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和方向。事实证明,环境艺术正象一股春潮在中国大地涌动。
杨秘书长谈到,环境艺术行业有了发展,有了自己的行业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在建设部领导下,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没有出现有人担心的谁统了谁的情况。相反,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与同属建设部主管的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共同为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建筑艺术、风景园林、景观建设相互合作,又相对独立地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相关行业协会既有交叉,又有合作,共同发展。他呼吁尽快建立环境艺术师(策划师、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职业,给环境艺术行业从业人员一个科学的职业名称和职业定义,给高等院校环境艺术培养什么技能和文化素养的人才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让更多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让他们沐浴着环境艺术春天的阳光雨露,更加从容、自信、自豪地从美学、文化艺术的高度,研究城市建设、居住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乡建设的水平。
杨秘书长坚信,环境艺术师必定能够在环境艺术行业协会—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的领导下,与中国建筑学会(协会)、中国规划协会(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领导下的建筑师、规划师、风景园林工程师等一道,为中国的城乡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各自发挥好积极的作用。
贺和平常务副会长强调,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是国家级环境艺术专业协会,建设部非常重视环境艺术工作。原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建设部办公厅、人事教育司、城乡规划司、城市建设司、建筑市场管理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等相关司司长、主任担任顾问。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肩负着导引中国环境艺术发展方向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我们的担子和责任很重,但我们有信心。环境艺术委员会坚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专家办会、企业家办会的方针,团结具有环境艺术造诣和高尚品格、职业道德的专家、艺术家,行业带头人,骨干企业及其负责人,共同研究和传承我国优秀环境文化艺术,积极汲取国外优秀的环境艺术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环境艺术的健康发展。
贺和平副会长说,环境艺术委员会作为建设部领导下的环境艺术行业协会,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好环境艺术企业的利益,宣传优秀环境艺术工作者和优秀作品,组织建设和推广环境艺术精品工程,反映行业呼声。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代表全体会员积极向职业鉴定主管部门申报“环境艺术师(环境艺术设计师)”新职业。这是本届环境艺术委员会受总会之托,受行业之托的一项重中之中的工作。我们已经多次组织专家研讨、座谈和向劳动部主管部门汇报、交换意见。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深入研究,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贺会长指出,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中国环境艺术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天人和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环境艺术、人民需要环境艺术、环境艺术需要环境艺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