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员通道 >> 组织机构
正文
张元端 荣誉理事长 专家组组长

 

 

张元端          原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成员兼房改办主任、原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司长

原建设部体改法规司司长、原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原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教授
                原中外建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长期从事全国城市建设领导工作。历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局副局长,建设部房地产业司首任司长,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建设部体改法规司司长。

现任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并兼任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综合开发、房地产金融等三个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还先后被聘为哈尔滨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兼职教授,建设部干部管理学院任兼职教授。

在建设部政策法规和房地产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过程中,主持或参与了环境保护、城乡建设、房地产业、建筑业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政策制订和文件起草工作。

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始阶段,参与研究制订了“三同步”、“二结合”等防治污染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参与了《环境保护法》的起草工作。并受聘为“全国城乡环境保护专业培训班”,“城乡环境保护政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两门课程的主讲导师,编写了30多万字的教学用书。

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开创性的政策研究和制订工作,包括建立我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框架、培育房地产市场、推动商品房开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房地产金融支持体系等。并主持编写了房地产业的基础理论书籍和培训教材。在房地产发展初期的1989年到1991年,他主编的《房地产业导论》、《房地产业概论》、《中国房地产业指南》、《中国房地产业务大全》等大型书籍,是我国房地产业界最早的行业理论书籍,为奠定我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框架和理论政策基础作出了贡献。

在体改法规司任司长期间,参与组织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建筑法》的制订工作。

有较强的学术创新精神。在1986年的城市地位和作用的大讨论中,提出了“城市的本质是集聚和系统形态的生产力”的新命题和相关理论。有关论文于19868月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作发表以后,受到重视,《新华文摘》、《中国环境报》、《中国城镇》杂志、中央党校《函授辅导》刊物均予登载。

1995年,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潮起潮落,率先研究并提出“房地产业周期波动规律”的有关新理论观点,撰写了《房地产业发展的周期波动规律》研究论文,并在上海社科院组织的有关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受到业界重视与好评。1996年撰写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房地产业周期波动规律》;2002年又撰写了《房地产业周期波动规律再探》。

1997年至1998年,主持《关于住宅建设若干问题政策定位研究》课题,获得第二届全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优秀科研课题一等奖。

2002年,随着“生态住宅”的兴起,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研究和建立“人居环境生态美学”新学科的倡议,撰写了“‘人居环境生态美学’刍议”的论文。

长期以来,根据工作需要,抓住热点、焦点、难点,撰写了50余篇论文,发表于各专业杂志和网站,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85年翻译了《日本首都改造计划》日文书籍,撰写了《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政策》论文,均由国家计委编入《国土开发整治参考资料》,对城市建设和改造起到了参考作用。

1985年撰写《城市建设体制改革的探讨》,于《红旗》杂志第15期上发表;19856月撰写《实行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被《中国环境报》作为社论发表;1986年撰写《中国城市的环境保护》,发表于希腊《EKISTIOS》杂志。

1995年撰写《中国房地产业的改革与发展》,2003年撰写《入世·新经济与中国房地产业》、《我国房地产业的几个热点问题》,都顺应了当时的热点题目。

20033月,针对社会上对房地产业是否发展到泡沫经的争论,撰写了《正本清源话经济“泡沫”》论文,对一些观点作了澄清,被杂志和网站广为登载。

2003年撰写的《房地产和住宅产业发展形势的前顾后瞻》、《二00二年及六年以来中国楼市大势分析》、《2003年楼市:应以大众化普通住宅作为主流产品》、《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结构性矛盾》等论文,都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2003820在“博鳌房地产高峰论坛”发表了《对房地产市场形势和宏观调控的几点看法》的讲演,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形势作了客观评析和澄清,受到普遍重视,新华社发了通稿,许多媒体作了登载。

2002年撰写了《关于住宅小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对住宅小区环境问题的思考》、《对房地产业更加现代化和理性化的思考》,提出了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