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导则
为进一步推进环境艺术委员会工作的开展,落实建设部建科函[2005]110号《现代环境艺术体系框架研究》科学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经我会会长办公会扩大会议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实证研究,力求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现代环境艺术示范工程”--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
《现代环境艺术体系框架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伟大的研究和实践,将成为中国环境艺术发展的里程碑,引领中国环境艺术发展的方向。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中国行政区域内在符合国家和当地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前提下的环境艺术示范工程评审。
一、 贯彻建立节约型社会、资源再生、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化节能节地原则,摈弃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二、 强调人、环境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与环境共生、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充分发挥本地区最大的环境资源,充分利用延展区域内原有的地脉和自然环境,主要景观路线,空间节点要多层次、实用、美观、完整,实现公共环境的交流和共享。
三、 注重与自然和谐,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把“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作为目标,正确处理好人与公共环境、建筑、水体、树木、绿地、照明、雕塑、城市小品、标识等环境因素的关系,注重利用自然美源和条件,并减少对生态的不良影响,重视地方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因素。
四、 注重开放空间设计,形成完整的城区、住区、景区、公共空间格局:构成有层次性的领域空间和多元开放的公共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且空间组合有特色,公共建筑景观(公共环境)、商业、休闲走廊与大型公共绿地结合设计,注重景观层次、空间形态丰富,多元化的环境空间,以不同形态的绿化塑造不同景观的开放空间,既要增加活动空间的层次性,丰富绿色环境中的活动内容,形成优美的景观,又要具有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标识性空间。
五、 注重系统化设计,如交通系统、照明系统、安全疏散避难系统、监控系统、背景音乐系统、景观系统、标识系统、卫生系统、休闲系统、色彩系统、视觉观赏系统、绿化系统、服务系统等,做到功能性、可达性和可识别性的协调统一。
六、 注重与地形和原自然环境结合,强调点、线、面结合的设计手法,“点”要设计精美,引人入胜,健康积极向上;“线”要清晰,因地制宜,地段设计结合生态环境,街道、道路设计结合自然地形;“面”要布局合理,公建布局和建筑群设计强调整体效果,公共艺术造型(雕塑、小品、喷泉、灯光照明等)和景观设计考虑社会功能和注重艺术性,体现对人的关怀,实用、美观、温馨。
七、 注重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艺术气息相结合,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城市风貌,充分考虑本地区和周边环境特点,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怡人。
八、 规划设计要求能满足功能要求,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要求:
1、 物质功能。遮阳、隔声、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防尘、杀菌、防病;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光;有效利用水资源,强调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特别是景观水环境设计方面,要做好中水利用和雨水收集合理利用;有效利用资源,包括推进废物再利用等;控制废物;确保采光、通风、安全。
2、 精神功能。美化环境,满足风景审美的要求;分隔空间,满足心理的私密性要求;提供安全、安静、整洁、优美的休闲空间和不同年龄居民的活动空间。
九、 建筑式样要求:
1、 要结合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类型,形成景观、建筑风格的特点,具有城市特色和个性;
2、 要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单体布局和造型设计上与周边地区环境品质相协调,与周边区域在景观和功能结构上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形成景观、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具有现代环境艺术水准;
3、 在吸收西方先进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同时,要保留和发扬中国传统民居和园林文化。
十、 室内环境要求:舒适、美观、健康,装修装饰材料环保、色彩协调,装修风格简洁明快。
十一、 公共空间要求:
公共空间是一个可供邻里共享的空间。目的是使居住区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居民走到一起相互联系共同活动,也使居住区内居民都有能在区内就近获得服务以建立起区域情感。
邻里交往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尽可能满足这种需要,具备如下的社会功能:
1、 提供物质上和情感上的互助,形成团结友爱的集体;
2、 提供感情与思想上的交流,以求互相理解和慰藉,有利于心理健康;
3、 提供行为上的约束,使大家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和纪律;
4、 提供闲暇的消遣,既给人带来社交、文化、娱乐、体育和观赏等正当休闲娱乐活动,又抑制少数人不正当行为和不正当心理。
十二、 居住区绿化要求:
小区绿地率≧40%,硬质绿地面积≤20%绿地总面积。
1、 构建居民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
2、 创造自然环境,利用各种环境设施创建美好的户外环境,公共绿地应有防灾的作用;
3、 绿化设计具有均好性,创造良好的空间构造,保证在各街区、组团间形成的绿色空间是由绿廊和居住区公园延伸连续的、渗透式的开敞空间,能让居民自由的享受自然的绿化环境;
4、 绿化配置遵循四个原则:生态性――广植大树,乔灌结合,季相交替,并倡导以本地区植物为主;美观性――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并协调;功能性——绿化布置尊重自然,讲求实用,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用功能;亲和性——绿地尽可能接近建筑、住所,便于居民随时进入,让居民在绿地内感到亲切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