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建设要运用好环境艺术的张力
http://www.cceaa.org.cn 建设环境艺术网 2010年11月03日 16:22:58
城市建设要运用好环境艺术的张力
——以吴江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例
◎ 刘 斌
摘 要:2008年底,吴江市随苏州被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后,鲜明提出“全面贯彻、体现特色、力度更大”的工作要求,以生态为资源,以低碳为依托,以城市文化为主题,努力塑造江南水乡全新的城乡一体化新形象。吴江市作为江南城市形象的典型代表,集合了其独特的水乡文化优势,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强“乐居吴江”的城市魅力。 关键词:环境艺术;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 环境艺术是一门浓缩历史文化精髓的大地艺术,是区域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环境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是自然与人文两大主题在人类文明史上共同描绘的画卷,环境艺术的张力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通过对城市文化的展示和推广,使城市形象迅速转化成城市经济,使城市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逐步转化成具有环境艺术高附加值的固定资产。随着城市环境优势的逐步显现,产业的聚集效应也随之不断提升,它是科学、经济和艺术三者完美结合的产物。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文化品位和景观艺术水平已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部分恰恰又是我们进行乐居吴江建设,构筑精致生活,提高生命趣味的关键所在。因此,在 “乐居吴江”建设过程中,应以环境艺术为统领,通过环境建设和社会责任这二重标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源头上保护生态,从环境上塑造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艺术的共同发展。 一、环境张力——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是推进吴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广大市民生活质量与品味的客观要求。环境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于设计和构建出最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它表述的是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在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和发展。 当今城市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经济实力竞争转向包括城市形象在内的综合实力竞争。环境艺术的发展是由当地文化的长期积淀、地理环境的演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互作用创造的财富,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这种标志的影响力形成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看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竞争力,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成为最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这其中就包括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和对现代文化的运用。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有通过环境艺术的张扬,才会凸显鲜明的城市个性、独特的城市风格,从而形成发展的优势。因此,我们只有更多地从文化、景观、生态等角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构筑新的城市人文空间,创造适宜人居的环境,丰富“乐居”城市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既不是简单的文字记录,也不是记忆回忆,更不是夸夸其谈的语言表述。文化要有主题,精神需要展示。城市精神和文化需要由环境艺术来渲染,环境艺术是城市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它传递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信息,是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人文要素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环境艺术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级方程式”,是新世纪以来人们重新认知城市的重要途径。 二、环境觉醒——从现实环境到发展战略 吴江的人文环境特点非常显著,吴江是个历史古城,民间文学蕴藏丰厚,民间舞蹈、民间工艺流派纷繁,各呈千秋; “鲈鱼文化”、“昆曲文化”、“午梦堂文化”、“南社文化”、“江村文化”、“丝绸文化”等影响深远;遍布吴江的古迹文物也是一笔值得吴江人骄傲的财富;还有吴江的湖桑、湖绸、湖丝在历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散布于水乡的古村落、禅寺佛塔,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稀中仍然记录着吴江大地演绎的动人故事。 吴江地理环境特别,吴江地处长三角腹地,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杭州,北依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吴江”,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是“江南水乡”文化个性的最鲜明的一种文化形态,河流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与吴江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相一致的,吴江的河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水渗透、映衬了吴江千年的历史文脉,也焕发着现代吴江人的生命活力。 吴江的历史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居,巧妙而自然地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吴江特有的水乡风貌。 吴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连续多年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竞争力位居全国县域第一方阵,经济促进环境艺术的发展,环境艺术推动着经济的不断提升,文化与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优良,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明显。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鲜明的吴文化特色。吴江人主食以大米为主,以鲈鱼闻名,以“鱼米之乡”著称。吴江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自然应该以水文化为背景,以河流文化为主线,贯穿自然与人文特色文化元素,勾画“水墨吴江”的风韵,建设极具特色的环境艺术,打造魅力吴江——乐居吴江的系统工程。 三、环境重塑——环境建设的路径选择 城市环境艺术建设必须融入地域文化元素,通过挖掘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做大做靓做优城市,彰显特色,进一步增强城市魅力。吴江应抓住东太湖治理的有利时机,退耕还湖,打造自然河流的湿地型生态长廊,规划建设独具特色的湿地文化、体育、休闲、居住区,浓缩吴江文化的精华,建立水乡特色的文化艺术苑,让地域文化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来,促进城市的环境质量、文化品位和景观艺术水平的提高,保持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是要着力营造生态美学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逐渐提升。近些年来,住宅建设的旨趣已从朴素的建筑美学逐步向人居环境生态美学发展,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小区建设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题展开,一切设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生态美学环境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象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贯彻和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美学在维持生态环境、提高大众的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功能越来越重要,生态美学已经成为城市创新的焦点学科。吴江地处东太湖沿岸,湖荡密布,河流交织,湿地面积大,自然环境优美,是天然的生态美学环境,只要运用好吴越文化元素、运河文化元素、太湖湿地文化元素等诸多优质元素,加上环境艺术的点缀,即可成为纷至沓来的、自然集聚的众多艺术家们亲睐的采风基地、国家级影视基地、婚纱摄影基地等,创造生态美学环境是提高城市品位、吸引投资商眼球、促进房地产升值、博得世人喝彩的经典之作。 二是要积极打造低碳人居环境。“低碳”将会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走进人们的生活,渗透到人居环境的打造过程中,低碳已成当前经济发展的“指南针”。把小城镇建设和低碳经济结合起来,创建一批低碳小镇,走出一条低碳可循环的城镇化道路,将是当今城镇化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的绿色建筑将是未来房地产建设的主要趋势。建立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校园、低碳家庭的呼声越来越大,低碳人居环境建设将是乐居吴江建设的重点工程,整个规划设计应从宏观到微观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主要目标是围绕建设一个节材、节能、环保、高效、舒适、健康的低碳人居环境,巧妙地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坚持把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在作城市和住宅小区规划时,要善于因地造景,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地物,因势规划布局,这是一种最经济的低碳建设和人工置景手法。 三是要努力塑造区域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反映一座城市和谐程度的显著标志,多样的地域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突出的是区域之间竞争的优势,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也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这些都要通过有形的艺术载体和行为方式来表达。在吴江,如何让游客既能感受吴侬软语般的温馨,还能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体会到“丝绸之府”的美妙,这些都是要在人文环境建设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环境建设需要完成人文物质环境、人文行为环境、人文精神环境等多项内容建设,人文环境的设计要遵循美学规律,给人美感,使人心情愉悦,同时给人以文化的启迪,提高人的文化品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修养。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文环境产生的巨大吸引力,不但体现为城市主题、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的鲜明性,而且也呈现为城市精神所表达的形式的嬗变性,人文环境是增强城市凝聚力内外要素的综合体现。
  ;   作者单位 中共吴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