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设与环境艺术 >> 理论精粹
正文
论文化性视角中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

                               论文化性视角中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

 

                         王淮梁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教授, (安徽,芜湖,241000)

 

摘 要:环境艺术是以“人”为主体的艺术,深受民族传统文化、阶层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努力将民族传统文化、阶层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实现有机的系统整合。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系统性 文化性

 

一、环境艺术设计是以“人”为主体的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学科,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环境设施、视觉传达和室内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以上各类艺术设计的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系统的“整合”。广义而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人的行为。作为主要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环境艺术设计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然而,无论是其艺术价值的精神层面还是其实用功能的物质层面都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必须以“人”为主体,以人类的价值活动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离开了“人”的环境艺术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也是不可想象的。

人作为社会的存在是在文化中被把握的,“人的社会关系是以文化的方式来建构的,也是通过文化被显现和被反思的,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的内容和方式蕴涵着文化的特质和模式并积淀为文化的样态,而人生活在社会中也同时就是生活在文化的样态中”。[1]。环境艺术设计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因此从文化概念入手,把握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性,才能使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更具文化品味和审美内涵。正如鲍列夫在《美学》中所指出:“艺术设计的过程需要重新组合客体,甚至有可能从各个方面借助组合的客体。正是在文化中,人们按照全人类的经验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2]

 

二、文化的涵义与形态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往往是指一种社会意识如政治、法律、哲学、文学、艺术等,当然也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及各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等。

一般而言,文化形态的划分采用的是三分法,即将文化划分为器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

器物文化,即指物质层面的文化。它是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对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文化成果。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为取得物质生活资料所需的物质生产资料,人们的物资生产能力以及作为这种能力基础的科学、技术等。

行为文化,即制度层面的文化。它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以及人的牛活方式上。其中,包括为维护这些关系所建立或制定购各种社会组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制度法律和道德规范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以社会生产义系为基础和决定国家的。

观念文化,即指精神层面的文化。是在前两种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它是以价值观或文化价值体系为中心的,包含理论观念、文化理想、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其中也包括大量天意识或下层识成分,它们存在于社会文化心理、历史文化传统利民族文化性格之中。

文化是人类的纽带,具有极强的共性;同时文化也有差异性,不同民族,国家、地区往往是构成文化差异的最直接因素。这种差异表现为人们在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伦理道德、价值标准、宗教信仰、消费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构成了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完成并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风习和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文化心理逻辑,反映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它们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决不仅仅只是满足审美的愉悦,而更多的是促进人类的自我认知。

 

三、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是某一民族世代相传并沿用已久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思想认识、道德归属、行为方式,并且这些思想认识、道德归属、行为方式具有同一性。[3]

民族传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表现:民族传统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原则;民族传统影响设计师和受众的思维方式;民族传统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体系;民族传统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评价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无时无处不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尽管有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环境艺术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恣意妄为的纯个人行为。

从材料、工具、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环境艺术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设计师。德卢西奥•迈耶对此的评价是极为确切的:“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无法完全使自己脱离习俗。他不能仅因决定脱离习俗而突然声称为新史前派”。[4]

因此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的传统审美观有所认识, 对设计师而言是相当必要的。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继承并发展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的前提。

(二)阶层文化的影响社会是分阶层的,而不同阶级或阶层具有不同的文化。阶层文化是人们用来展示和确定自己社会身份的各种“符号”,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阶层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阶层在取得经济政治等合法利益方面所产生的阶层意识、阶层价值观和阶层行为等的综合体现。它通过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及生活方式等表现出来。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对艺术品的鉴赏、对居住方式的选择等等,都反映着不同的阶层文化。因此,阶层文化又可以看作是通过生活实践展现出来的阶层关系。不同阶层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实践,从而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品味、文化消费及生活方式等。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已经有了为全社会服务的相对统一的艺术,这时可能只有一个文化阶层。所有的人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他们对世界有着同样神秘的看法[5]。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阶层的出现,当社会阶层的分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社会文化必定会失去其统一的外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趣味等各方面的分层演化就不可避免了[6]。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者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阶层之中,他们深受所在阶层文化的长期熏陶,因此,其设计思想也必定会深深地打上所在阶层文化的烙印。

(三)地域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上不断沉积、融合、多层叠置,就形成了具有多重文化属性和地域特点的文化景观——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又称区域文化,是人类文化独特的空间组合,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孕育而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7]。

同中心文化或主流文化相比,它们更多是处于次中心或边缘地带文化区,如历史上的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每个环境艺术设计者都拥有自己的本土,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继承着自己的地域文化。他们都在通过自己富有个性和地域特色的作品,来展示和表达不同的文化背景,宣扬地域文化共存的合理性;体现出各种文化对于我们的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实性。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整合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在于文化的进步,它正是通过文化整合作用实现的。

(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给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在设计风格上回归传统,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在设计中的回归,不是在设计上对传统图案的简单引用,而是升华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

1、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真正地掌握其内在本质的精神,才能设计出既对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加以继承和发扬又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完美作品。如果只是复古主义,只是把优秀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挪来一用,那就不会真正完美地表达思想。

2、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曾广泛接受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不断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使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环境艺术设计思想得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以现代设计理念去审视、寻找、挖掘其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部分,同时注入现代的理念进行改造,使其既是传统的(素材),更是现代的(感觉),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并“流行”起来,才能在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说,只有既具有强烈现代设计理念和广博的文化修养,同时又深受本民族悠久文化的熏陶的设计师,才有可能做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而又有自己独特面貌的环境艺术设计。

(二)融合阶层文化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者决不是“无阶级的”,不是在阶级以外生活的,因此,他们在进行创作时,首先会考虑到本阶层文化的影响,即如何更好地满足与他们处于相似地位的阶层的情趣和口味。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环境艺术设计者的流动性比较大,他们又能够改变阶级(阶层)依属关系,能够参加一个与他们原来的阶级(阶层)很不一样的阶级(阶层)。

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者并不仅仅为他们的同伴创作的,还要为更多的社会阶层而创作的。

(三)体现地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也就是对地域的、环境的、历史的诸多元素进行结合而进行的设计。

1、形式的地域化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为了体现某一地域文化特征,在形式引用方面可分为形式符号的直接引用和形式的间接引用。形式符号的直接引用是指直接把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具有独立和完整性的形象和物体引入环境设计中,达到一定的隐喻性、暗示性和叙述性。形式符号间接引用是指设计者凭借个人才智、修养、创造力对形式符号进行筛选、演绎和组织,是对地域文化更为深入表达的一种设计手法。通常会引用某一历史片段,并加以变形或更改位置、改变材料、改变组合等方法对其重新加工整理,编排组合,与现代文化结合,在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诠释。

2、材料的地域化特征材料是体现环境设计地域性特征的又一因素。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其中,人工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玻璃、陶瓷是现代科技的产物,而科技是没有地域特色的,任何地方生产的钢材和混凝土都是一样的,连接方式、成型的方式也大同小异。天然材料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而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特征。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性特征大多来自于自然材料或传统工艺生产的材料而非现代科技的人造材料。不同的地域材料和地方传统生产工艺体现不同的地域风情,同样的材料由于文化背景、当地加工工艺的不同亦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

3、色彩的地域性特征色彩由于民族、地理、宗教、习俗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发出不同的地域化特征。从文化的角度看,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其所体现的文化、传统特征。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尊重不同地区人们对色彩的爱恶特征,投其所好,避其所忌,从而利用色彩来体现各地区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特色。在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大量城市中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环境退为纯粹的现代建筑及交通空间,相对来说文化意义及人文色彩日趋薄弱,地域性特征正在逐渐褪色,因此,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默彪.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东南学术[J],2006,(6):124-128

[2] 鲍列夫.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3] 卫欢.对传统知识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界定和理性辨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 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38

[5] 阿诺德(Arnold,H.) .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201

[6] 张鸿雁.城市•空间•人际——中外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77

[7] 贺宝林.人类学视野下的地域文化,东方艺术,2005,(20)

[8] 凌继尧 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9] 暴丽.论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3)

[10] 杨军侠 李纶.室内设计中的地域化特征传达的探讨,山西建筑,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