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设与环境艺术 >> 理论精粹
正文
杨亚彪常务副秘书长在舞钢市考察调研时的讲话——环境艺术与城市发展

环境艺术与城市发展

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杨亚彪

尊敬的高书记、陈副书记、白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我们荣幸地应邀到自然环境优美,一派现代气息和田园风光共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生的宜人的北国生态园林城市舞钢考察调研、学习,和谐人居、生机盎然的舞钢城市建设和发展令我们十分鼓舞,让我们感受到了身心的快乐和愉悦,舒适和惬意。今天参加“城市发展与环境艺术报告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城市发展与环境艺术,是一次十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在舞钢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号召全社会共同关心我们的城市建设、家园建设,重视环境艺术,关注我国环境艺术的发展,参与到研究、实践和推动城市与环境艺术发展的行列之中,使我们感到十分的鼓舞。

值此会议之际,我们首先要向舞钢市领导和舞钢市人民表示深深的敬意!

(一)

环境艺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有着深厚历史沉积和文化底蕴的精湛艺术。古代和近代的环境艺术先辈们匠心独运的环境艺术精品,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至今熠熠生辉,以它们永恒的艺术感染力,充实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同时,环境艺术又是一门年轻的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学科和行业。就我们中国而言,现代环境艺术作为学科和行业被提出和确认,仅仅才有20多年的历史。

环境育人、文化育魂。先进文化应当带领人类重回自然与和谐的怀抱。城市建设要同历史和未来和谐,同自然生态与环境整体和谐。环境艺术是大众的艺术,环境艺术生活化和环境生活艺术化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环境艺术在给人们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同时,不仅能推动和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艺术品位,增加城市的魅力,还能极大地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价值。

人可以创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人,城市与人是相互塑造的。要真正使城市建设与环境艺术创新成为全民的共识,首先需要呼吁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提高全社会的美学意识,促使人们敏锐地观察客观的视觉环境。如果高度发展的城市环境艺术与具有艺术鉴赏力的市民一起进步,我们的城市将是使市民享受日常生活欢乐的源泉。

环境艺术是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特色很强的艺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对环境艺术的物质构成(包括技术、材料等)和精神需求(包括心理、伦理和审美各个层次的需求)是不同的。其中,地域特征成因于地域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物产等);民族特征成因于民族文化(社会观念、民俗等);时代特征成因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经济、意识形态等)。

但也必须看到,环境艺术的地域性、民族性并不是绝对的。由于科技发展、社会变革、信息传播、交流频繁等原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环境艺术也在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融合和互相接近。

关于城市特色和城市色彩,最高境界是和谐。很难设想,一个没有特色、没有个性、色彩杂乱的城市会是美丽的城市。色彩之美的最高境界必须是符合某种文化精神的和谐,这种和谐不应简单地理解为调和。黑白相间,刚柔相济,现代经济与农耕文化,田园牧歌与现代交响的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融,达到和谐发展。是否可以作为舞钢城市特色和城市色彩的一个方向加于探索和实践。

我们必须记住,城市不是一只可以统一上色的瓷碗,而是有灵魂有历史的。在色彩上,城市从来不是也不需要仅仅一种色调,更需要一种格调。城乡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实用、经济、美观。建筑的主色调就是城市的主色调。建筑是百年大计,应有一定的超前性,建筑外立面作为城市的外衣应有一定的档次和耐久性。建筑色彩与材质密切相关,公共建筑、高层建筑、位于主次干道的建筑应尽量使用石材、金属板、玻璃、高档面砖作为外墙装饰材料,若建筑造型需要使用涂料,亦应该选用有一定质感的仿石漆或金属漆。

 

(二)

在推动环境艺术继续发展的努力中,我们认为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着力营造“生态美”

环境艺术无处不在,大至公共环境、小至斗室环境,如果讲究起来,都可以有环境艺术的身影。而环境艺术所表现出的美,我们经常见到的评语有造型美、工艺美、古典美、自然美、对称美、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等等多种多样的美感表述。

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此呼吁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要加强对“生态美学”的研究和实践。从环境艺术的角度出发,就是由于环境内部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而表现于外部的美感。

一是人类对生存居住环境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当然也要首先着眼于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二是生态结构健全的人居环境,都会给人以一种生机蓬勃的外在美感,即“生态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产生了“美感”。生态失调的环境,都是生机窒息的环境,都是不美的环境。

三是美化环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但应将“生态美”,自然美作为最高境界,作为首要的和主要的美学取向。我们主张和推崇在城市设计与建设中,保护自然,自然美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艺术环境,保护好环境是构建和谐人居,实现生活环境艺术化、环境艺术生活化的根本。舞钢市的自然美景,可以说浓妆淡抹总相宜。因此,要告诫我们的管理者、建设者、设计者、投资者,在城市快速建设中,施法自然,努力做到规划设计无痕迹,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并努力做到尊重自然、尊重设计、立法规范、协调发展。

四是 “生态美”、自然美景不是个单纯的美学问题,而是关系到城市、村镇等人类生存居住环境建设方向的重要问题。“环境生态美”原本就是城市设计、环境建设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要以尊重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科学技术进行规划设计,保持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而不破坏其能量、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品评环境优劣应把握的尺度,按其重要性可依次排序为:生态尺度、舒适尺度、美观尺度。而生态尺度是品评人居环境的根本尺度,应当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基础上求舒适、求美观。

2、力求经济、节约

环境艺术不仅要通过其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脱颖而出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而更要贯彻“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要符合资源节约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具体说:

一是要符合“节能省地”的基本国策,发展节能省地住宅、节能建筑、节能省地园林、节能光源等等;

二是要尽可能降低建造成本;

三是要尽可能减少建成后运行、养护、管理的费用。

城市广场与城市庭院结合,形成多中心城市休憩格局,特别是不能把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当成公园或植物园来建造。要把握好城市空间结构,有效控制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和与城市天际线之间的关系。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地物,因势规划布局。环境艺术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融协调。既讲究自然意境,认真师法造化,让自然美景显山露水,可观、可达,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又重视人文意境,充溢诗情画意。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花前月下、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让人们在享受都市文明的同时,融合于充满自然气息的氛围之中。

(三)

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要求,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新农村建设和住宅区建设的速度与规模空前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

但是,现在有些重要的环境艺术项目完成得不够好。对民族的、本土的和传统的文脉的无情破坏,令我们在新兴的以及拟建的成百上千座“新城”中,竟难以发现有一座其规划艺术的结构是完整地在继承当地文化的。相反,出现了“千城一面”和“千村一面”这种波及全社会的审美疲劳现象和城市特色危机,城市和乡村仿佛失去了记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与城市配套设施、住宅区及房地产业得到空前发展,环境艺术正在成为当代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非常重视环境艺术的发展,将《现代环境艺术体系框架研究》列为科技项目下达给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要求以环境艺术综合性、民族性、实践性为特色,从城市、乡镇建设的角度,进行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

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作为国家级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拥有环境艺术及相关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设计大师、雕塑大师、造型艺术大师、美术家、风景园林大师、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高级建筑师、高级环境艺术师、高级景观设计师、高级风景园林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著名规划、建筑、环境艺术、景观设计院、公司,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著名大学组成的常务理事会,以及拥有众多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肩负着推动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的历史使命,委员会本着“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宗旨,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引领下,唤起城市管理者和社会各界对环境艺术的重视,以环境艺术综合性、民族性、实践性为特色,从城乡建设的角度,推进环境艺术的创新实践,力求将环境艺术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环境艺术,团结和要求广大会员以探索和导引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艺术的发展方向为己任,对城市和村镇的规划、设计、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探索,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的环境艺术文化的同时,合理汲取西方优秀环境艺术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为促进中国城市建设和环境艺术的繁荣做出贡献。

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通过组织中国环境艺术大奖评选活动、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建立环境艺术师及艺术等级考评制度、环境艺术企业等级评定制度,城市环境艺术高级研修班,环境艺术年会,环境艺术高峰论坛,环境艺术专家考察调研和专项的、整体的环境艺术指导服务工作,推进城市建设与环境艺术的产业文化建设。

“中国环境艺术大奖”是延续1994年开始的“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评选活动”,于2008年由我国城乡建设界、艺术界联合首次成功推出的我国环境艺术领域最高奖项,从文化和艺术角度来评价当代环境艺术的创作成果和工程项目。“中国环境艺术奖”作为我国环境艺术领域最高奖项和年度大奖,每年评选一次。与时俱进,秉承权威性和艺术性、总结性和示范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与历史延续。由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资深环境艺术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选在环境艺术及文化方面最具影响力和表现力,对环境艺术和文化发展有着突出贡献的机构、项目和个人。通过评奖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环境艺术文化的高度关注。

环境艺术在现代崛起,是“艺术的科学化”和“科学的艺术化”互相促进的结果。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必然要求我们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正如19世纪的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所言:“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塔底分手,在塔顶汇合。”这就是说,艺术和科学必然要完美结合,互动发展。舞钢的科技成果,为环境设计与营造,提供了科技支撑,为城市设计与建筑环境艺术造型、环境艺术生活化,生活环境艺术化创造了条件,鸟巢、国家大剧院、新中央电视台、广州电视台、三峡大坝等等的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勤劳、智慧的舞钢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奥运会主要景观、鸟巢景观、三峡大坝环境等一批建筑环境工程荣获了中国环境艺术领域最高奖—中国环境艺术奖。我们建议舞钢公司申报第二届中国环境艺术奖杰出贡献奖。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将于今年年底在北京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第二届(2009)中国环境艺术奖颁奖典礼和2009中国环境艺术年会,表彰首届中国环境艺术征文获奖作者,向社会公布第一批“环境艺术师”。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倡导增加城乡建设的文化内涵,挖掘当地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发扬乡土文化,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自2005年组织实施“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试点、示范工作以来,很多城市积极探索,在推进城市建设中,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再生利用”的生态原则,结合地区和项目特点,保护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追求“天人合一”,研究和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艺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精心组织,高起点规划设计,建设生态性好、经济性好、环境艺术性好的城市和住区,积极申报“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试点)”。先后已经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徐州、苏州、吴江、无锡、淮安、石家庄、广州、河源、东莞、青岛、烟台、威海、贵阳、六盘水、厦门、太原、呼和浩特、包头、昆明、长沙、湘潭、成都、绵阳、郑州、大连、长春、鄂尔多斯、淮阳等地申报环境艺术示范工程,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派出专家组进行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确立了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居住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基地、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文化街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生态住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山水住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城市滨水景观带、中国环境艺术示范科技园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城、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城市(试点)和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试点)项目等,对提升区域环境的文化艺术品位和项目的文化艺术内涵和经济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鄂尔多斯被批准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城市(试点)后,他们正在努力将“环境艺术之都”打造成鄂尔多斯市的城市新名片。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环境艺术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为创建“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和谐,居住区与城市和谐”的环境艺术热潮,环境艺术已经成为城镇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大众的普遍欢迎。

今天,城市建设与环境艺术的创新和实践者——舞钢市以新舞钢城市建设为契机,结合地区特点和保护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追求“天人合一”,研究和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艺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精心组织,高起点规划设计,建设一个生态性好、经济性好、环境艺术性好的新舞钢的工作已经启动,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组成专家组前来考察调研,很受鼓舞,一致认为舞钢市具备申报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的基本条件,专家组推荐舞钢市正式申报“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城市(试点)”,并建议组织“舞钢市城市环境艺术规划”,主要内容包括:1、城市文化与环境艺术现状分析;2、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艺术问题梳理;3、城市环境艺术发展战略;4、城市文化价值体系规划;5、城市空间艺术体系规划;6、城市景观艺术体系规划; 7、城市照明艺术体系规划;8、城市色彩体系规划;9、城市雕塑体系规划;10、城市水环境体系规划;11、城市背景音乐体系;12、城市家具体系;13、城市标识导向体系;14、主要节点环境艺术控制导则;15、实施建议等,形成环境艺术规划文本、环境艺术规划模型、多媒体演示。通过市民参与和政府立法,加于控制和引导。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愿意继续组织专家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后边,清华大学陆志成教授和北京大学刘德华教授将做专题演讲。)

我们相信,在舞钢市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服务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建出“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和谐;居住区与城市相和谐”的新舞钢,创出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将舞钢市打造成环境艺术新都市的全国性典范!

祝愿舞钢市人民诗意地栖居,安居乐业!

祝愿舞钢市更加美丽!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