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设与环境艺术 >> 理论精粹
正文
艺术令写字楼价值无限

艺术令写字楼价值无限

 

杨乐渝

 

  艺术与写字楼有关系?听上去很玄,其实不然。艺术是感性的活动,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结晶;艺术以其特有的形式,感动并影响着人的思维、情感、认知及意向。艺术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力和感染力,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力,艺术是有能量的。写字楼作为公司和现代商务活动集中的场所,既有较高的形象和地标要求,又有商务能量聚集、互动并产生生产力的特点,现代写字楼的设计不仅注重其形象力、地标性,同时也注重自身的能量性,这为艺术和写字楼之间的融合互动提供了内在的默契。

  世界著名写字楼发展商铁狮门公司的CEO斯贝尔曾言:艺术是一段历史、是文化的反映,或许最重要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方法,它激发和挑战人的想象力。铁狮门公司拥有众多世界最著名的写字楼,如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柏林的索尼中心等,在这些世界最顶级的办公物业中,建筑内外环境的艺术化设计、正式的工作空间和艺术化的公共空间相互融合联动,极大地提高了写字楼的生产力,也使这些写字楼成为城市公认的地标。

  提升写字楼的价值一直是发展商高度关注的问题。传统意义上对写字楼的价值认定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及同类物业的比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客户结构的升级变化,未来现金收益估值法正日益成为写字楼估值的公认标准,未来租金与售价的关联程度更加紧密,写字楼的可持续发展性正受到日益重视。

  写字楼的可持续发展力除了地段因素外,更取决于其形象力、内部空间、公共空间、配套设施及服务效率,传统开发模式下的写字楼更多地考虑了其物理功能,更多的运用了适用性和经济性原则,忽视人与公司的心理感受,忽视写字楼内外环境的心理规划,从而使其技术折旧加快,物业贬值迅速。

  人与建筑、空间及环境的分离,直接来自于工业化及集权化管理的成果。从标准化的建筑模数到标准化的建筑材料,从切块式的规划到封闭式的设计,使人和建筑的情感日渐疏远,高节奏商务活动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无处释缓,造成当今写字楼人群突出的心理疾患,直接的后果就是大比例的亚健康状态,想象力、创造力的下降,合作成本的增加,工作效率的低下,换句话说,就是写字楼生产力的降低,写字楼价值的降低。放大到整个城市,就是城市整体价值的降低。

  对于日益成熟的写字楼买方市场,价值依赖于供求关系的比例越来越小,综合品质越来越占据决定性的作用。而衡量这种综合性品质的标准是人与建筑本身的联系与依赖程度,换句话说,联系和依赖产生价值,人的参与程度越高,建筑的心理价值就越大,物理功能也就能更有效发挥,产品本身的价值就越高。因此,写字楼可视可感知的外在形象力,可体验可依赖的内在品质,以及动态的公共服务性变得十分重要。而艺术正是在沟通情感,形成体验,创造融合与参与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先看看三个世界最顶级的写字楼: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日本的六本木城市中心,柏林的索尼中心。不说洛中心艺术广场给写字楼人群和市民提供的参与空间,也不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所具有的价值性、标识性和体验性,单看其中的一个细节,在东西柏林墙拆除时,洛中心购买其中一段,运回美国后放置在洛艺术广场,并请法国画家进行涂鸦创作。艺术和历史融合到了写字楼的公共环境中,给人以联想和震憾。是历史走进了写字楼,还是艺术复兴了历史,是,又不是,这片艺术墙已经变成了一个符号,变成了一个媒介,它在唤醒人们的记忆与情感,隐喻墙的无情与悲哀,激发对合作的认知和对工作意义的理解。难道我们的工作最需要的不就是拆除心灵中自我的围墙,成为一个有机的团队吗?人的心理就在这种互动中调整与激发,写字楼的生产力就在这种互动中增强。东京的六中心是新日本的标志,每天来这里观光的人在十万左右,相当于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日人流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办公空间、商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相融合,在关键的公共空间节点进行了动态的艺术化的安排。广场可移动的大蜘蛛雕塑,露天开放的艺术剧场,市民可参与的、艺术品选型设计的城市小品如坐椅、街灯等,位于写字楼顶层的著名森·艺术馆,吸引了广泛的市民及国内外游客的参与,人们的自觉行为证明着六中心无可替代的地标性与长期的价值。与上述两个项目相似,位于柏林的索尼中心强调城市空间与办公空间的融合,采取艺术化的立面设计和空间设计,强化了人对建筑的认同与情感,也使索尼中心成为柏林的新地标。

  在这些办公物业中,艺术以它多种形式,或建筑本身的艺术化处理,或内部空间的艺术化表现,或环境的艺术化规划,或设施的艺术化造型,通过欣赏、体验、参与等各种形式,发挥着艺术作为人的心理符号和情感媒介所特有的情感功能、唤醒功能、激励功能,不仅使写字楼人群在紧张的办公空间外,有更多的公共空间交流情感、舒缓压力、启迪想象、见长智慧,而且通过人的参与,使写字楼与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使写字楼的效用和价值得到放大,写字楼的标志性得到彰显。

  很多人会说,这是发达国家的写字楼,我们没到这个阶段,没有这个财力,其实恰恰相反,我们真正缺乏的不是财力,而是意识。当美国人花钱运回柏林墙的时候,我们在花钱拆除明城墙汉城墙;当人家越来越重视商务建筑的人性化的时候,我们还在崇尚体量的高大全;当人家已经把写字楼价值、商务价值和城市价值有机联结并相互放大的时候,我们还在崇尚自我中心、自我封闭,制造一个又一个的迅速贬值的建筑垃圾。看看北京,难倒不是吗?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这个生态人文的时代,我们还有理由说艺术是虚幻的,为自己的无知找各种借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