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设与环境艺术 >> 环境艺术规划
正文
运用艺术设计方法和规律建设中国城市环境

运用艺术设计方法和规律建设中国城市环境

 

城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精华最集中的体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城市环境建设与城市环境文化艺术发展战略将面临重大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一点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环境建设的影响是深刻与持久的。经济活动的全球扩散与全球一体化,必然会对中国城市环境建设产生双刃效应。这就必须使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城市环境的文化和艺术形态的定位,即更加重视中国城市环境与全球城市之间的异同关系。这就意味着中国城市环境文化性、艺术性的建设,必需要在全球性城市这个巨大的系统参照下进行定位、进行建设。

第二点是,中国城市化规模的扩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悬殊较大,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梯度,这就形成了中国城市环境建设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中国发展城市环境文化、艺术的重要前提和广阔前景。

第三点是,中国将在本世纪初的二十年内,逐渐形成几个全球性的国际化城市,现在已初见倪端,如北京、上海、大连和广州等城市,这些城市环境的国际化、中国化、现代化如何建设?以及中国其它大、中、小城市环境建设文化和艺术设计的定位,是我国一项宏大而持久的文化建设事业,是历史赋予的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后人的最艰巨的文化使命和重大课题。

第四点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现象,更是文化现象。它不仅仅荷载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样也是荷载着巨大的文化和精神财富。而后一种财富创造所具有影响力将更加广泛与持久。从中国近几十年的城市环境建设来观察,中国城市环境建设的趋同化、雷同化、无特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期的城市环境建设中的最大“盲点”。这个建设“盲点”的形成,是由于长期以来将城市建设看成单一经济现象,没有将城市建设当成国家文化和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规划与指导所致。所以,中国城市环境建设必须引入文化理念和艺术设计,运用艺术设计方法去研究、解析我们每一座城市,运用艺术设计规律设计我们的每一座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加紧建立“中国区域性环境艺术风格群化和城市环境艺术风格化构成模型”,并有效地建立和确立“中国城市环境识别系统”。使中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建设纳入一个更加科学、有序系统。

第五点是,特色是城市环境设计与建设的核心,关键什么是特色,特色是如何形成的,尤其开放的条件下,如何追求城市环境特色、挖掘特色、保持特色、发展特色,是我们研究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建设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城市环境特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在特定的历史和特定的地区的反映。它体现于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以及当地习俗与情趣之中。城市环境特色一般仅分布于某一个地区范围内,而不在其它地区重复出现。具有不可替代的形态、形象和形式。城市环境特色易于在封闭的环境中形成,同样,在封闭环境中也容易保持其特色。所以,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在国家间、城市间、地区间的高度开放、高度互动作用下,城市环境特色形成就显得更加珍贵与艰巨了。城市环境“特色危机”的化解只能寄希望于引入艺术方法和理念来解决和改变。

第六点是,城市环境的文化艺术品位、品质的追求,是通过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等诸多因素的整体地“由里及表”的体现,是一个城市文化精神的深刻、内在的“由里及表”的“渐显过程”。而不是通过某种“突击式”的,用一层“虚壳式”的表面化的装饰能实现的。

最后一点是,城市环境文化性、艺术性的实现,必须要与城市功能规划相统一。而不是先做完城市功能性规划,后来再添加所谓的“艺术规划”。并将城市环境艺术当成城市的“装饰品”,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而我们应该把城市环境艺术看成是最易于人民生活、居住城市的重要基础。为了建设好中国城市环境,把我们生活的每一座城市,不仅建设成为“能用、好用、耐用”的城市,而且还要把它们建设成为一座座“能看、好看、耐看”的城市。我们必须坚持“顺应自然、尊重历史、发展特色、整体设计、长期完善”的城市环境建设理念。